简介: 【摘要】目的 比较锁定钢板与传统解剖钢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 2015 年 2 月至 2016 年 2 月收治的 26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有 13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为传统解剖钢板,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为锁定钢板,对不同治疗方法对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较少,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锁定钢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具有较为确切的疗效,临床应用价值良好,只得在临床广为推广。 【关键词】锁定钢板 传统解剖钢板 胫骨下段骨折 疗效 胫骨下段骨折由于具有较少的周围软组织和较差的血液供应,远端和关节极为邻近,因此很难固定,极易并发骨不连、感染,现阶段的治疗方法都不十分理想,本研究选取我院 2015 年 2 月至 2016 年 2 月收治的 26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对其进行锁定钢板与传统解剖钢板治疗,然后对不同治疗方法对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 26例患者中,有 18例为男性患者, 8例为女性患者,年龄在 13~ 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41岁。其中有 15例为交通伤, 6例为摔伤,其余 5例为其他原因导致;骨折按 AO分类: 18例患者为 A型, 5例患者为 B型, 3例患者为 C型; 7例患者为开放性骨折,其中 5例患者为 GustiloⅠ型, 2例患者为Ⅱ型, 19例患者为闭合性骨折,受伤后到进行手术的时间方面,开放性骨折患者为 5~ 8h,平均为 7h,闭合性骨折患者为 3~ 8天,平均为 5天。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的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P>0.05)。将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有 13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为传统解剖钢板,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为锁定钢板,操作人均为临床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 1.2 方法 用腰麻、局部加辅助麻醉、硬膜外麻醉对所有患者进行麻醉,成功麻醉之后,在患者颈前外侧下端企切开弧形切口,将胫骨远端骨折上下两端显露出来,复位骨膜和骨片,成功复位之后保持牵引下治疗时使用钢板固定,对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为传统解剖钢板,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为锁定钢板。完成手术之后让患者在病床上进行适当的功能训练,为有效防止感染,可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治疗 6周之后让患者尝试进行部分负重锻炼,治疗 3个月之后依据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让患者进行完全负重锻炼,在患者的恢复过程中应对其进行定期复查 [1]。 1.3 观察指标 对不同治疗方法对胫骨下段骨折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处理时采用 SPSS12.0统计学软件,用 X2检验统计学数据,如果 P<0.05,则说明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 [2]。 2.结果 手术之后对患者进行认真观察和定期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一期愈合。
简介: [摘要 ]目的:于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展开责任制护理模式,观察应用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未在优质护理中应用责任制护理模式期间治疗的精神科患者 40例作为参照组,在实施责任制护理模式以后期间治疗的患者 40例作为研究组,针对应用责任制护理模式前后的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并统计。结果:通过在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中进行责任制护理模式以后,护理服务的质量明显优于应用前( P<0.05)。同时比较护理满意度情况,应用责任制护理模式后明显优于应用前( P<0.05)。结论:于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采取责任制护理模式举措,可显著的提升护理效果,同时达到较高护理满意度。
简介: 【摘要】目的: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采用心理护理后对患者产生的干预效果。 方法:选取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在我院就诊的 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50例患者,对照组我们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健康认知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干预前的对照组( P< 0.05),观察组干预后的健康认知水平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的对照组( P< 0.05)。结论 :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心理护理的效果非常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和心理状态,值得应用。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围术期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需实施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 12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60例,围术期常规护理)和观察组( 60例,围术期中医护理),对两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下床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下肢骨折患者在使用手术治疗的围术期,通过应用中医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同步式教学法对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 2016级 2个护理本科班随机分为实验班( 48人)和对照班( 48人),实验班 开展同步式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比较两班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评分情况。结果 实验班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均高于对照班(P< 0.05),析因分析结果显示,两班人文关怀能力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两者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
简介: [摘要 ]目的:针对抑郁症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干预举措,观察应用此种护理方式以后影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效果。方法:本研究的对象为抑郁症患者 96例,为对比实施不同护理方式的效果,将 96例患者展开随机分组,给予参照组患者( 48例)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 48例)则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干预举措,比较影响服药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效果。结果:在服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的比较结果中,相较于参照组统计结果,研究组均具备明显的优势( P<0.05)。结论:在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护理期间,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干预举措,总体效果更为显著。所以,广泛推广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具有深刻的意义和价值。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预防乳腺癌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护理中的改善效果。方法:选自 2017年6月至 2017年 12月在兰州市兰大一院肿瘤及乳腺科化疗的 76名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口腔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模式。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与口腔黏膜维持时间,观察两组患者均具有明显的优势,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 0.05)。结论:应用整体护理措施对乳腺癌化疗相关性口腔黏膜炎的预防及护理效果肯定 ,可提高护理质量 ,对患者继续治疗具有促进性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 【摘要】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行以心理护理干预对其抑郁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 2015年 1月至 2016年 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 6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性护理,研究组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并在护理后使用 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评价表,对两组患者抑郁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后 HAMD评分均有所降低,研究组 HAMD评分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对照组 HAMD分值为 9.42±3.34,研究组为 7.03±2.5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即 P< 0.05。结论:针对神经分裂症患者行以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
简介: 【摘要】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护理在宫颈糜烂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 2017 年 9 月至 2018 年 9 月间我院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共 72 例为研究样本,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 36 例与参照组 36 例,予以参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护理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接受健康教育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患者满意度以及 6 个月后的复发情况。 结果: 护理组患者的满意度为 94.4% ,复发率为 5.6% ,参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 80.6% ,复发率为 16.7% ,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对宫颈糜烂患者采取健康教育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并降低复发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 【摘要】 目的:对 门诊护理干预在静脉采血晕血晕针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方法: 2017年 6月 -2018年 6月 期间,将 我院门诊静脉抽血 40例晕血晕针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各 20 例,对 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结果: 通过护理干预,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10.0% ( 2/20 ),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 40.0%(8/20 ),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同时,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结论 :门诊护理 干预可以改善 静脉采血患者晕血晕针 症状 ,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 【摘要】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方法: 以随机的方式选取在本科室进行脑梗塞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 , 根据随机方式选取 50 例患者进行调查,将其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本次调查选取时间 201 7 年 1 月 -2017 年 7 月。 将参与本次调查的患者分为两个小组,对照组、实验组,每组各 25 例。对照组在本次调查中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患者优质护理。观察对照组、实验组临床护理结果。 结果: 对照组 护理满意度 低于实验组,经对比结果证实两组之间存有明显差异( P<0.05 ),存在对比意义 .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 ,保证护理满意度,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简介: 摘要 :目的 外周血 IL-33和 IL-25对不同表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鉴别作用 。 方法 选取某医院53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和 53例健康对照者。将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级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量支气管哮喘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中 IL-25和 IL-33的水平,并通过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嗜酸性粒细胞的水平。用 肺功能仪 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的肺功能FEV1, PEF。 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IL-25, IL-33和 ECP有显著差异( 均有 P <0.05),不用组别中重度哮喘患者要显著高于中低度患者 ( F=100.55 , P<0.05)。各哮喘组之间 PEV1 和 PEF均存在显著差异( p<0.05)。 结论 血清中 IL-25和 IL-33的含量能反映支气管哮喘的活动情况及病情的严重程度 , 可用于临床中哮喘疾病的鉴别及严重程度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