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女性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并探索维生素D的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52例自然流产女性为研究组,因非意愿妊娠要求终止早期妊娠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育龄期非妊娠状态的女性体检者40例作为正常组,比较三组患者血清中维生素D3、钙离子及甲状旁腺激素(PTH)的浓度,收集研究组和对照组人工流产后的绒毛组织及蜕膜组织,采用RT-PCR检测维生素D受体(VDR)及1a-羟酶(CYP27B1基因编码)的mRNA表达量,以免疫组织化学法定位并检测两者的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研究组血清中维生素D3浓度[12.4(10.1,17.2)μg/L]均低于对照组[16.7(13.5,21.9) μg/L, P<0.000 1]和正常组[18.9(15.6,26.4) μg/L, P=0.005 6],而血清中钙离子和PTH浓度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蜕膜组织中,研究组的VDR mRNA[0.871 3(0.668 6,1.085 7)]及蛋白表达量[3.0(2.5,4.0)]较对照组的 mRNA[1.102 7(0.897 7,1.357 1)]及蛋白表达量[4.5(3.5,5.5)]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3;P<0.000 1),而CYP27B1 mRNA及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绒毛组织中,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无论是VDR还是CYP27B1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早期自然流产可能与低血清维生素D水平有关,低浓度维生素D主要通过下调蜕膜组织中的VDR表达导致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
摘要目的探讨女性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并探索维生素D的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52例自然流产女性为研究组,因非意愿妊娠要求终止早期妊娠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育龄期非妊娠状态的女性体检者40例作为正常组,比较三组患者血清中维生素D3、钙离子及甲状旁腺激素(PTH)的浓度,收集研究组和对照组人工流产后的绒毛组织及蜕膜组织,采用RT-PCR检测维生素D受体(VDR)及1a-羟酶(CYP27B1基因编码)的mRNA表达量,以免疫组织化学法定位并检测两者的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研究组血清中维生素D3浓度[12.4(10.1,17.2)μg/L]均低于对照组[16.7(13.5,21.9) μg/L, P<0.000 1]和正常组[18.9(15.6,26.4) μg/L, P=0.005 6],而血清中钙离子和PTH浓度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蜕膜组织中,研究组的VDR mRNA[0.871 3(0.668 6,1.085 7)]及蛋白表达量[3.0(2.5,4.0)]较对照组的 mRNA[1.102 7(0.897 7,1.357 1)]及蛋白表达量[4.5(3.5,5.5)]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3;P<0.000 1),而CYP27B1 mRNA及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绒毛组织中,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无论是VDR还是CYP27B1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早期自然流产可能与低血清维生素D水平有关,低浓度维生素D主要通过下调蜕膜组织中的VDR表达导致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