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住院高龄老年患者贫血、共病、生活能力、衰弱分布情况及相互关系。方法选取我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255例≥80岁的患者,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记录慢性疾病,并完善日常生活能力(ADL)及(临床衰弱量表)(CSF-09)评估,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叶酸、维生素B12、血清铁、铁蛋白、肌酐等)。分析贫血、日常生活能力受损、衰弱、共病的患病率,贫血类型特点。结果255例住院高龄老年患者中贫血174例,占总人数68.2%,其中轻度贫血90例(51.7%)、中度贫血77例(44.3%)、重度贫血7例(4.0%),正细胞性贫血143例(82.2%)。贫血原因中营养性贫血(即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胞性贫血)65例(37.4%),慢性病贫血89例(51.1%),合并慢性肾脏病3-5期的贫血90例(51.7%),多因素贫血84例(48.3%)。男性、女性贫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龄组(80~89岁)与超高龄组(≥90岁)在血红蛋白水平、疾病数、疾病负担、共病指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与超高龄组在ADL方面平均秩和分别为118.19、156.68,衰弱方面平均秩和分别为118.12、156.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8039.5、8052.0,均P=0.000)。住院高龄老年患者不同贫血程度在ADL(H=20.5,P=0.000)、CSF-09(H=29.7,P=0.000)、疾病数(H=16.2,P=0.001)、疾病负担(H=20.7,P=0.000)、共病指数(H=12.6,P=0.006)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贫血、衰弱、共病在住院高龄老年人中患病率高,贫血预示了更严重的生活能力受损、疾病负担、衰弱程度,应重视高龄老年人的贫血、衰弱及慢性疾病的管理。
摘要目的分析住院高龄老年患者贫血、共病、生活能力、衰弱分布情况及相互关系。方法选取我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255例≥80岁的患者,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记录慢性疾病,并完善日常生活能力(ADL)及(临床衰弱量表)(CSF-09)评估,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叶酸、维生素B12、血清铁、铁蛋白、肌酐等)。分析贫血、日常生活能力受损、衰弱、共病的患病率,贫血类型特点。结果255例住院高龄老年患者中贫血174例,占总人数68.2%,其中轻度贫血90例(51.7%)、中度贫血77例(44.3%)、重度贫血7例(4.0%),正细胞性贫血143例(82.2%)。贫血原因中营养性贫血(即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胞性贫血)65例(37.4%),慢性病贫血89例(51.1%),合并慢性肾脏病3-5期的贫血90例(51.7%),多因素贫血84例(48.3%)。男性、女性贫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龄组(80~89岁)与超高龄组(≥90岁)在血红蛋白水平、疾病数、疾病负担、共病指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与超高龄组在ADL方面平均秩和分别为118.19、156.68,衰弱方面平均秩和分别为118.12、156.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8039.5、8052.0,均P=0.000)。住院高龄老年患者不同贫血程度在ADL(H=20.5,P=0.000)、CSF-09(H=29.7,P=0.000)、疾病数(H=16.2,P=0.001)、疾病负担(H=20.7,P=0.000)、共病指数(H=12.6,P=0.006)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贫血、衰弱、共病在住院高龄老年人中患病率高,贫血预示了更严重的生活能力受损、疾病负担、衰弱程度,应重视高龄老年人的贫血、衰弱及慢性疾病的管理。